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
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成委发〔2018〕22号)精神和《成都市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要求,现就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发展目标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为抓手,在更大范围聚集高端资源、更深层次融入国际分工、更高能级提升产业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世界级、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到202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到2025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到2030年,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0亿元,建成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培育20个百亿级和千亿级医药健康企业,一批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建成3个以上具有鲜明特色、世界一流水平的千亿级产业功能区。
二、发展重点
按照“夯实特色领域、提升优势领域、抢占新兴领域”原则,聚焦生物医药、医疗健康、医药商贸等重点领域,对标国际一流,加快构建优势突出、融合互促、发展强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
(一)打造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
1.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药创制高地。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为支撑,加快构建涵盖基础研究、药物发现、药物设计、临床前开发、临床试验、工业化生产的全链条产业体系,打造生物技术药中国创新中心。重点发展新型抗体、免疫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抗衰老药、肿瘤疫苗、感染性疾病疫苗等创新药物,大力发展基因编辑、纳米技术、合成生物学、新型人源化动物模型、组织/器官芯片、表观遗传学等前沿生物医学技术。抢抓疫苗行业重组整合机遇,支持在蓉疫苗企业提升产能规模和发展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血液制品产业基地及国际抗体药产业转移承载基地,打造生物技术药全球生产中心。
2.建设国内领先的生物医学材料及医疗器械研发制造基地。依托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基地,重点发展生物活性涂层、人工骨及关节、牙种植体、心脏瓣膜、血管支架、3D打印、血液透析等技术及产品,打造国内领先的生物医学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支持发展基因检测、生化检测等体外诊断设备和快检产品,积极发展医护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等大型医疗设备,培育发展仿生假肢等康复辅助器具,打造国内领先的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大力发展脑科学及人机交互研究,推动神经科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生物信息等技术在医疗器械领域的融合发展,加强脑机接口、生肌电控、影像诊断、移动医疗、可穿戴设备、家庭医疗监测设备等研制,打造全国知名的医疗人工智能聚集区。
3.建设国内领先的小分子药创制基地。依托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DNA编码化合物库,建设全球多样性第一的小分子新药“种子库”,支持药物晶型研究、药物递送系统等关键技术突破,围绕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罕见病、地方病,支持开发新靶点、新结构、新剂型、新治疗途径的小分子药创新品种,打造国内领先的原创小分子药创新高地。加快发展重磅药物、急需稀缺品种研制和高质量仿制,大力推进一致性评价,鼓励绿色环保的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和产业化,打造国内领先的小分子药生产基地。
4.建设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外包服务中心。巩固提升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的国际领先地位,加快建设一批全面接轨国际标准的GLP和GCP机构,建立全球最大的疾病模型研究及有效性评价中心,增强标准化、高等级试验动物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新药药效评价、制剂研究及中试生产能力,承接国际临床前研究项目及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为新药研发提供技术支撑。引进发展一批符合国际审评审批标准、满足国际市场要求的CRO、CMO和CDMO机构,构建覆盖生物医药全产业链的创新服务体系,承揽全球新药研发与成果转化技术服务,打造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中心。
5.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发制造基地。巩固全国最大的道地中药材川芎产业示范基地优势,以川芎、黄连、厚朴等道地药材为重点,建立完善种植技术标准、有效成分检测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打造高质量道地药材种植基地。鼓励中药龙头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研发有效组分明确、作用机理清楚、剂型先进、疗效确切的现代中药品种,支持企业研发基于古方、名方、验方和秘方的中药新药及中药独家、保护品种,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现代中药研制基地。鼓励发展药食同源植物提取物及其产品,支持发展中药保健品,延伸发展特医食品、健康食品和功能型化妆品,做大做强中药材衍生品产业。
(二)打造面向“一带一路”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
6.建设国际知名的医疗中心。基于5G网络、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医疗资源互联共享的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抓手,汇聚“互联网+医疗健康”高端资源要素,打造全国一流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示范城市和智慧医疗先导城市。重点聚焦重大疾病及罕见病、地方病、前沿医疗技术转化与临床应用等新兴领域,加快推动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等重大项目进程。以常见病、多发病防诊治一体化为重点,以高水平临床医疗专科建设为抓手,打造一批国际领先、特色鲜明的临床新技术研用平台和专病中心。力争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建设国家级试点落户成都,探索医联体医保总额预付、跨地区医保续费转移支付,将第三方医学检验、特需医疗等纳入医保支付,开通国际保险直接结算服务,构建全域、全民、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具有高水平国际化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打造国际医疗服务样板间—天府国际医疗中心,将成都建设成为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医疗消费中心。
7.建设国家传统医学名城。实施“健康中国人”行动中医药计划,深化“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建设,推动中医药养生保健、健康养老、康复治疗、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计划,打造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级版,建立健全“两馆一角”(名医馆、中医馆、中医角)的市级中医药服务网络。
8.建设国际医美之都。大力发展基因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前沿技术,探索医疗美容新药品、新器械、新技术开发应用,将成都打造为全球医美新产品首发地、新技术应用首选地。精准招引国际国内顶尖医美企业,培育知名品牌机构,成为国际化高端医美机构和医美人才汇聚地。以国际医美产业大会、学术大会和产业技术研究院为重心,汇聚医美科技、智力、服务等高端要素,构建国内领先的医美行业标准和人才培养体系。
9.建设国际知名的康养胜地。依托“三城三都”建设,深度挖掘道教、中医等传统文化内涵,大力发展养生保健、森林康养、温泉疗养、民俗体验、自然观光等旅游康养产业,加快发展体育竞赛、健身休闲、户外运动等运动休闲康养产业。高质量规划建设环龙门山—邛崃山中医药保健与健康养老国际示范带、龙泉山健康旅游与体育休闲国际示范带,将成都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康养胜地。
(三)打造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
10.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集成省、市药品进口口岸功能,联动海关、药监等部门形成“关检一体、多元联动”跨境监管服务大平台,打造“专业园区+综保区+国际空铁”的专业化口岸,健全医药冷链物流体系,提升医药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能力。对接欧盟进出口药品质量监管体系,探索“海外预检”,加强与蓉欧快铁沿线国家铁路、海关部门合作,优化医药跨境铁路冷链物流监管方式,优化提升蓉欧快铁的国际质量体系和服务能力,构建“蓉欧快铁+航空”的空铁联运优势,加快国际国内知名医药企业和第三方供应链服务企业聚集,形成与鹿特丹、新加坡等国际一流港口协同的欧亚生物医药供应链生态圈。提升成都国际医药港、成都国际商贸城中药材市场、量力医药健康城等大型医药商贸载体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药品批发、分销、零售企业转型发展,支持医药电商、医药跨境电商、医药供应链金融等跨界融合发展,推动成都深度融入国际医药供应链分工体系。
三、政策措施
统筹全市资源配置,加快完善创新、企业、人才、金融等产业生态体系,提升产业生态圈多维集成、聚变裂变功能,推动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功能区建设。统筹优化产业布局,精准确定产业定位和细分方向,支持18个医药健康产业相关功能区专业化、差异化、高端化发展,加快构建“三城三区两带”医药健康产业总体布局结构,将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医学城、天府中药城打造为建设国际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的主支撑,将五城区(含成都高新南区)、成都天府新区和东进区域打造为建设国际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的主支撑,将环龙门山—邛崃山中医药保健与健康养老国际示范带、龙泉山健康旅游与体育休闲国际示范带打造为建设国际康养胜地的主支撑。完善功能区产业引导政策体系,推动政策机制创新,聚集全球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高端要素,着力打造先行先试示范区,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发展强劲、功能配套完善、体现生态宜居的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功能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相关区(市)县政府(逗号前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构建创新体系。加快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着力推动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成都前沿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药创制共性技术平台和共享服务平台,形成新药研发全链条规模化、标准化、国际化的一站式服务能力。支持在蓉高校院所联合产业功能区,以知名科学家团队和一流学科资源为依托,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投资机构等,围绕主攻方向、重点领域,以引领性基础研究创新、颠覆性先进技术创新、战略性重大成果创新为核心,共建医药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三)强化企业引育。聚焦重大品种、关键技术、重点团队引育企业,支持企业加快全球市场布局和海内外并购,鼓励企业通过世卫组织和发达国家的药品、医疗器械权威认证,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线,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形成一批世界级行业领军企业。以建设国际医疗中心、医美之都等为契机,培育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国际服务能力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以医药进口、出口和转口贸易为抓手,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医药商贸企业。[责任单位:市投促局,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口岸物流办、市卫健委、相关区(市)县政府]
(四)加强要素保障。设立成都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产业功能区设立医药健康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基金,引导优质项目向产业功能区聚集。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银行开展投贷联动、供应链金融、并购贷款、银保联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融资服务创新,扩大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和民营企业应急周转金规模。完善高端骨干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和各类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配偶就业、住房、医疗、出入境和停居留便利等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金融监管局、相关区(市)县政府]
(五)推动先行先试。出台支持药品和医疗器械研发创新、仿制药供应保障使用等相关政策,打造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成都范本”。围绕引领性、突破性、战略性前沿生物医药技术和产品,积极争取开辟创新药品、医疗器械优先审评绿色通道,推动生物制品及首次进口化学药品通关口岸落地,加快放射性药物、高端医疗器械等检验检测关键平台建设运营。在优化医保目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方面探索创新,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公立医院与社会资本联合打造特需医疗服务品牌,开展技术、服务、管理等多种合作。[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