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院士:传统方法无法攻克疾病的防线,未来干细胞或提供新方向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1-15

11月15日,第二届官洲国际生物论坛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拉开序幕。该论坛定位为聚焦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的“达沃斯论坛”,自2017年成功举办首届后,便成为一年一度的行业盛会。今年论坛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协同创新与发展”

在本届论坛上,“遗传病的精准检测及治疗前沿论坛”等六大分论坛以及生物产业项目推介同期举行。在开幕式上,全国创新生物医药创业投资服务联盟宣告成立。

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解剖学家苏国辉表示,在疾病的治疗中,一些传统方法可能没办法攻克疾病的防线,但是未来干细胞或许可以提供一个治疗的新方向,打击肿瘤等疾病。

微信图片_20181120103507.jpg

发展至今,干细胞技术在疾病治疗的中潜力已经受到的诸多国内外专家院士以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认可。近期,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Thomas C. Sudhof教授就表示,“我们可以把疾病进行控制,干细胞是一个非常好的治疗方法”。

在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列举了目前国际生命科学发展的四大前沿研究领域,包括癌症免疫治疗、基因测序、干细胞、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大家都很好奇什么时候干细胞可以直接用于器官移植,目前这一领域已经有两次重大突破。我相信未来突破空间更大,异种细胞移植会有很大空间,甚至猪细胞能够更早进入人体。”施一公表示。

施一公指出,人工智能发展离不开基础研究。“人工智能目前的核心技术是谷歌图像识别神经网络技术,这来源于12年前的基础研究发现,还可以更早追溯到解析哺乳动物的视神经网络研究。这些基础研究对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jpg

干细胞的潜力是巨大的,不仅作为细胞治疗药物,对于新药、靶向药物等的开发也有着重要的价值。例如,利用源自于干细胞的疾病模型,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找到更精准的治疗药物;利用干细胞分泌的因子,人们拥有了开发全新药物的机会……这些价值能够给人类突破传统方法无法攻克疾病的防线带来重要的意义。

相信此次论坛之后,大众会越来越关注干细胞行业的发展,在这么多政策和新闻之后,干细胞也能发展的越来越好。


分享到:
预约存储